产品简介
动物运动轨迹追踪系统(LH1101型)是使用多种最新算法研发出的一个可供用户进行实验设计的全自动研究平台,可以识别动物轮廓、区分出背景和动物,并添加了深度学习方法进行身体关键点的识别。根据对实验过程中关键点的追踪,模拟出动物全过程的活动轨迹;除此之外,也可以对过程中一些精细行为进行识别,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可以应用于各种实验场景下多动物的运动行为研究。
点击此处观看《演示视频1》
点击此处观看《多目标追踪演示》
应用范围
1.该软件支持实验包括:morris 水迷宫、八臂迷宫、Y迷宫、T 迷宫、高架十字迷宫、旷场实验、O 迷宫、自发活动实验、三箱社交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巴恩斯迷宫、CPP 条件位置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水迷路实验等任意迷宫。






点击此处观看《新物体识别实验——轨迹追踪》
2.该软件可用于:大小鼠、豚鼠、斑马鱼、果蝇、蜜蜂、蚂蚁等小动物行为活动的跟踪监测。

主要功能
GLP 模块:
用户分级管理,四种用户角色,可以实现用户权限、用户策略分配,对应有不同的软件使用权限,并可以导出符合 GLP 要求的操作日志表。超级管理员账户,可设置其他账户软件使用期限,锁定账户等。
自动检测:
通过多条件的配置可使系统对采集到的实验过程执行全自动的多线程数据批处理。
在线检测。支持连接相机(USB相机、Web相机等)实时在线追踪轨迹。
离线检测。支持导入AVI、MPG、VOB等多种格式的视频进行离线分析。
多场景检测。适用于多种宫体如水迷宫、巴恩斯迷宫、八臂迷宫、T/Y迷宫,以及旷场等实验场景。
流程化检测。可以设置多项关键条件,组合控制实验采集动作,做到全自动检测。


精细行为识别:
不止“一个点”,可以构建动物模型,识别“攀爬、站立”等常见精细行为,并输出相应的时间序列图。

手动事件记录:
针对不常见的行为,用户可通过快捷键快速捕捉记录,后交由系统整理、统计。

智能分组:
观察全实验过程的分组功能,在各阶段均可以补充个体信息,实验结束后可通过筛选条件信息进行不同组间的数据对比。
外部信号模块:
输入模块:连接多种电生理信号,与实验过程中的活动轨迹进行同步,多维度分析实验动物的行为与状态。
输出模块:连接声、光、电等多种刺激模块,从电脑端设计实验流程。
回放验证:
数据本地储存,支持随时回放查看。期间可以使用“头尾交换”观察不同标准下的轨迹活动,也可以通过阈值调整剔除“抖动”之类的干扰因素。
数据可视化:
结果提供了“统计数据和表格”、“轨迹可视化”、“热区图可视化”三种。颜色、大小、透明度等随意调整,可直接应用于文章书写时的佐证材料。
产品特色
新手友好。
针对新用户,提供10+种经典实验模版,即点即用;同时提供模版创建功能,实验员既可以自己创建模版,重复使用,也可以导入他人模版。

自由划分区域
包含各种常用形状及自由形状,可以随意变换形状,也可以任意选择颜色,无限制添加分析区域,满足个性化的实验探索需求。

全面分析。
分析参数20+:包含了移动、位置、路径、身体等多个层面;统计工具10+:可求最大值、平均值、方差等。
实验流程化。除手动、远程遥控、软件点击这三种控制方式外,具备自动化模块化实验流程功能。从时间事件、区域设置、多区域设置、持续时间、满足数量五个模块排列组合,进行系统自采集。做到真正客观化。

6种算法识别。
有常见的灰度梯度法、动态背景法、静态背景法、差分检测法以及自研的自动检测法。

(Morris水迷宫——系统智能检测出背景区域和动物身体)
4种阈值调整:
调整多重阈值对轮廓进行调整,可以实现动物轮廓的精准贴合,避免环境物体误识别以及识别不充分。

(识别不充分、精准、误识别)
多种关键点识别:
鼻尖、颈部、前后肢、尾根等。可以对小鼠的头朝向、转弯角度、接近度、蜿蜒度等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

轨迹平滑处理
对原地抖动等情况可对轨迹进行平滑处理,进一步去除噪声。

高通量分析:
支持多观察区同时采集、分析,尤其适用于斑马鱼等需要高通量观测行为的实验。

特色实验模块:
对一些社会交互实验、情绪记忆实验,我们提供专属的参数分析,如社交中的相互趋近、巴恩斯迷宫的错误洞口次数/频率。
定制实验 | 相关参数 |
水迷宫实验 | 趋向式搜索、边缘式搜索、方向搜索、Whishaw's error、Gallagher趋近指数等 |
旷场实验 | 跨格次数、中央格跨格次数、近壁距离、平行指数、转弯趋势等 |
T/Y迷宫 | 转向次数、异臂单臂循环次数、首尾同臂循环次数等 |
巴恩斯迷宫 | 串行式搜索、错误洞口次数/频率等 |
强迫游泳 | 逃跑、挣扎、悬浮等行为的次数和时间 |
悬尾实验 | 挣扎摆动、惯性摆动、静止三种状态下的次数 |
糖水偏好实验 | 在实验装置内的喝水行为,分析饮水口周围的行为模式 |
悬尾实验中,老鼠的活动性检测:

多目标识别:
单一摄像头单一实验场景下可以同时锁定多个目标,无需人工染色。无需芯片植入,即可智能区分动物身份。

多只老鼠行为同时检测技术(multi-animal tracking and behavior analysis)在行为实验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尤其适用于需要观察群体互动、社会行为或复杂环境适应性的研究。以下是其可能应用的领域及相关场景:
### **1. 神经科学**
### **2. 心理学与行为学**
### **3. 药理学与毒理学**
### **4. 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
### **5. 社会行为学**
### **6. 疾病模型与转化医学**
### **7. 行为生态学**
### **8. 运动科学与生理学**
通过多只老鼠行为同步检测技术,研究者能够更全面、动态地解析复杂行为背后的生物学机制,为疾病治疗、药物开发及行为生态学研究提供高精度工具。